本文写的很乱,已经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了。所以无可读性,纯属自己的记录和想法
不管是在生活中也好,工作中也好,其实都会有自己的短板,只有了解自己的短板才能扬长避短,以便更好发挥自己的特长 。如果尽让别人注意你的短板,而一直忽略了你的长板,那你在工作中也就会处处受阻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
什么是你的短板?交流?心态?算法?数据结构?数据库?又或者是其他?好好的了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好处。抛开技术因素,可能更多的就是心理因素了。
得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才能真正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看了一下Fenng写的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工作?,就是说了那种迷惘的心态。
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自己究竟是想干什么 ,为了钱,还是为了技术?
所以我现在明白了自己想要做什么 ,才会想到写这个博客。算是做一个纪录罢
上次我在 ThinkInLamp聚会记录 中提到了一个硬币游戏,当时也是Daniel Teng带着大家做这个游戏的。
只是我当时在博客里写的也是很简单,没有完全写出这个游戏的精髓。
内容如下:
分组:需要将参加者分组,每组8-10人。每一组围着一个桌子站好。每一组需要确定每个人的角色,需要一个President,一个Customer。另外是几对Manager-Worker去模拟几个部门。
材料:为每一组准备硬币(1元N枚,5毛N枚,1毛N枚),另备每组额外准备额外几枚1元硬币(用于第6轮);白板纸每组两张;水笔每组一支;计时器(可以使用手机的计时功能)。
游戏前准备:需要把游戏规则沟通给大家。具体规则如下:
工作:Worker用手翻硬币,1次只翻1个;Manager/Customer/President的任务是计时,具体如下:
计 时:Manager需要记录他手下的那个员工从开始工作到完成工作的时间长度;Customer需要记录从把硬币交给第一个部门,一直到从最后一个部门收 到第一个硬币的时间(其实也就是从需求到上市时间);President需要记录从硬币交给第一个部门,到Customer收到最后一个硬币的时间(其实 也就是项目完成的总时间)。
工作规模:每一轮都游戏组织者说明一个任务规模,每个员工在完成指定的规模工作之后才能把工作移交给下一个部门的员工。
记录:每个团队都需要记录每一轮每个部门花费的时间,上市时间以及完成时间;
图表:所有迭代完成后,每个团队需要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几个图表:
- 每个迭代每个部门员工完成工作所花费的总时间的变化图;
- 客户记录时间的变化图(也就是上市时间的变化图);
- President记录时间的变化图(项目完成时间的变化)
其他规则:只用左手
第一轮:指定的工作规模大小是全部硬币,也就是客户一下子把所有的硬币交给第一个部门,第一个部门的员工把所有硬币翻完之后,交给第二个部门,同时每个部门的manager也记录相应的时间。这一轮的目的是让每个人熟悉一下工作,尤其是该怎样记录时间。
第二轮:规模也是跟上一轮一样,重新运行一遍
第三轮:规模减半或者变为1/3,就交给下个部门。需要注意的是,每个部门的manager记录的是从本部门的员工收到第一个硬币,一直到完成所有硬币的总时间。
第四轮:解放生产力。可以使用双手,规模跟上一轮一样。
第五轮:规模降到1,也就是上一个部门每完成一个硬币,立刻交给下一个部门继续处理。
第六轮: 规模仍然是1,但是设定了完成时间,比如20秒,然后目标是在20秒之内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因为每个硬币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开始几秒钟之后,我有给了每个团队额外的几个1元硬币。
反思
- 随着规模的减小,上市时间大大缩短。
- 随着规模的减小,项目完成时间会大大缩短。
- 随着规模的减小,员工的稼动律会大大减小。因此没有必要去过分关注每个员工的实际工作量,局部工作量的优化并不会带来全局优化。
- 任务的规模时候,开发的波动(Disburbance)会比较小,开发速度会比较快,形成了“流”。
- 随着规模的减小,瓶颈现象逐渐消失,但在规模较大的时候,瓶颈现象十分明显。
- 开发的时候应该关注的生产周期(Cycle time),而不是每个员工的稼动律。
- 随着规模的减小,在整个开发中的排队(Queue)会有显著的减小,等待也会减少。参见我的另一篇博客“浅谈排队”
- 在最后一轮中,通常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给客户带来很多的价值
- 应该关注的是给客户价值,而不是要遵从最初的计划。
注:本游戏根据Peter Stevens和Tommy Norman的Scrum Penny Game做了部分修改而设计。
----EOF----
当然,我写的也不详细,图片我就没有上传,如果你要看更详细的内容,还是建议查看deniel的博客,网址是:http://www.cnblogs.com/tengzy/archive/2010/08/15/1800272.html,更详细。
昨天,乘着最近比较空,于是选择了回家一次,顺便也可以帮小朋友带点草鸡蛋过来。于是一大早就乘车回家了。然后下午4点40的车回上海。
让我郁闷的事。。回家的车和到上海的车都是在途中空调坏了。然后就是越乘越热。几乎就是坐在蒸笼里。汗是嗒嗒滴啊。。。
说真的,差点中暑,想想自己的运气也真是差呀。
车箱里应该40度左右了。后来开了天窗稍有一点风。哦,也是热风。。。。
所幸的是,自己没有中暑,车上也没有人暈车。总算是值得让人欣慰的。否则,估计全车人都会趴下吧。。
列出一些自己常用的软件(android)
1、Document2Go 可以编辑word,excel,ppt等。很不错
2、UCWEB浏览器,这个大家都知道,因为默认的chrome不支持WAP流览
3、EverNote,这是一个笔记同步软件,之所在那么多中推荐这个,是因为它在iphone、ipad上也能用。于是乎一些记录就可以在电脑与其它移动设备上同步了。
4、wiz ,这个也就是最近wiz推出的,还不是正式版的。。。
5、HandcentSMS,比较不错的短信软件。原来没有广告,现在多了一个广告了。
6、网易掌上邮。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我用网易的邮箱很久了。因此用它来收邮件。我的yahoo邮件是用默认的邮件程序,gmail是也是默认的gmail程序。
7、QQ微博、新浪微博、QQfor android
8、最后一个常用的就是Java了。毕竟还是有很多java程序的,比如我的招商证券。。。。
9、飞信,这个比较耗电。我不常开。只在使用的时候才开
10、我的备份,这个软件我一直没更新过,因为不知道新版是不是要钱。。。每次重装系统的时候过都是靠它来将我常用的软件和数据进行备份(短信备份也很重要)
最后就几个常用工具:rootexplorer,andftp,connectbot。。。
网上的HTML万年历大约还是几年前的吧?今天在群里有人提到,为什么有的万年历上写立秋是8日,有的却是7日,所以就找了找资料 。
1、http://hi.baidu.com/wlzqi/blog/item/3c5679311e5bee19ebc4afc0.html,这个是介绍的最详细的,还有一些具体的算法
2、http://www.agr.cn/Calendar.htm,这个看上去最专业,但因为代码压缩过了也无法看到具体详情
然后再查资料 ,好象都是说根据现代天文算法制作的。
在这里http://www.fjptsz.com/xxjs/xjw/rj/113.htm,有一位莆田十中的朋友写下了部分代码,还有一些解释。
最后,你可以google一下《天文算法》一书,你会发现有很多链接,可以详细的学习一下(我是没能力了,一些专业的词语都看不懂。。。其实只要不用来算节气,其他的算法网上还是有简化版的,PHP可谓是拿来即可使用。)